?
都说陕北没有秋天,一阵冷空气盘旋,直接到了冬天。陕北的冬天确实是漫长的,从晚秋到早春,整个陕北大地一直被重重严寒包裹着。这时,大地变得深沉,一片肃静取代了往日的喧嚣。
大雪时节将至,虽没下雪,但窟野河结冰了,秃尾河凌了,裸露的石头铺就成一道道清晰的线条,山野显得异常枯燥、枯燥,丘壑纵横,风沙茫茫。咆哮的冬风裹挟着浓烈的寒流穿透厚厚的黄土高坡,不再带着泥土的湿润和作物的芳香,变得冷峻,却也清新。在这里,可以清楚地听到每一步脚印在踏实的大地上极重地回响。
已往这里是沙土,是黄尘。入了冬季,这里天空如洗,窄窄的河面在冷风中静静流淌,山丘不再是满目青翠,穿上了淡淡的褐色大氅,静候春的回归。走在这片充满缄默的土地上,难免令人想起那深藏在地表下的种子,在酷寒的土壤里静静期待着春天。初冬的陕北,让人心生敬意的宁静与冷峻。
初冬,乍暖还寒,惫�短下来,碾成柴火般细小的日子,人们被安顿、糅合,融成了人间的温暖和黄昏的火色。围坐在炉火旁,传唱着那粗犷豪爽的信天游,那些激情澎湃的民歌,那些脍炙人口的信天游,如同这土地上的宝藏,传承着陕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,尽管外面的世界已经被寒夜笼罩,但屋子里暖意融融。孩子们的笑声如同暖阳,驱散了房间里最后的一丝严寒。这座世界的任何角落,有了人的勤劳和智慧,才有了色彩。
初冬的陕北,是平静的,是深邃的,是没有浮华装饰的纯粹之地。但线条明白、意境深远。它不需要夏日的鲜艳,不需要秋天的丰富,只用那素雅的配景,就足以撷取人心。陕北人的坚韧和希望在初冬的温度里,逐渐凝结。正是这份坚韧,铸造出了陕北人刻苦耐劳、坚韧不拔的品格。(李宇龙)